花語傳遞心意的方式,仍持續著…
也許人們就喜歡這樣有點隱晦、溫柔無比的浪漫方式。
有沒有想過,這樣浪漫的表達到底是誰發明的呢?
能考究到的歷史,大抵會說源自18世紀的法國。
在當時的上流社會間,貴族女性們閒暇時的娛樂不妨就是翻書、賞賞花,
於是「花語」這東西就被文人雅士憑空創造出來了。
一個一個的故事串連著神話、花草、樹木,貴族們以探究不同美麗背後的意義為樂趣之一。
於是「花語」這東西就被文人雅士憑空創造出來了。
一個一個的故事串連著神話、花草、樹木,貴族們以探究不同美麗背後的意義為樂趣之一。
相比西方詩人的天真爛漫,中華文化的表達方式則大相徑庭。
他們的浪漫顯得有理有據、有跡可循。
比如春天開的花,都有帶來希望、開心喜悅的寓意。
夏天開的花大多富有美好開朗的品德意義,秋天的花多有追思、思念,帶點惆悵意味的含義。而古人最推崇的冬季花卉,比如歲寒三友等,都有著忍耐、堅毅等等高尚且令人敬配的品格。
夏天開的花大多富有美好開朗的品德意義,秋天的花多有追思、思念,帶點惆悵意味的含義。而古人最推崇的冬季花卉,比如歲寒三友等,都有著忍耐、堅毅等等高尚且令人敬配的品格。
而這些色彩與香氣堆疊出的想像空間,延續到了現代,
不只詩人、作家、任何人可以以花寄情,
而花藝師能透過這些柔軟可愛的花、各有個性的草木
透過各種技法,
呈現出藝術
呈現出大自然
呈現出某個人的心意
呈現出自己的理想國度。
就像是魔術師。
而花,是那始終閃的微光的魔法棒。
它是神聖的媒介,引領著我們去創造、感知、想像、構建…
花,是人們的必需品,
是生命的必需品。
是生命的必需品。
